第(3/3)页 生产出的鞋子像是纸糊的一样。 运气好,能够穿一个月。 运气不好,也许一到两周就会坏掉。 衣服鞋帽这样。 各种电器商品也是如此。 苏盟能造出家用电器,却造不出质量好的电器。 “先生们,将军们,你们谁会相信,现在是1986年,苏盟生产的行李箱连最基础的拉杆和轮子都解决不了。” 苏盟物资匮乏,不是说苏盟缺多少东西,而是苏盟只管生产不管质量。 久而久之。 苏盟本土生产的商品,生产多少,囤积多少。 第二年要按照计划,继续生产。 一年压一年,商品流入市场也不会被消费者购买。 当即,雷根大统领从秘书手里接过一张表。 “这是我们的情报人员,从苏盟商业部拿到的一份生产计划表,上面写有苏盟的一年计划生产量,包括头一年的囤积数量。” “1982年,苏盟生产了3330万套西服,销售出去的西服只有200万套。” “剩余的3100万套西服堆积在各个仓库,到了1983年,苏盟的西服生产任务达到3700万,卖出去的数量不足300万套。” “一旦苏盟紧缺的物资,从龙国大量流入苏盟境内,躁动民心必然会稳定,部队缺少物资的情况,也能得到解决。” “全球各国唯有龙国,有能力生产供应苏盟需求数量的商品。” 米国已经发现了苏盟的软肋。 并且在苏盟的软肋上,狠狠地踹了几脚。 再加一把劲,一定能够瓦解苏盟。 达成几代人想要达成的宏图伟业。 众人必须理解一个概念。 卖给龙国黑鹰直升机,不是为了帮助龙国。 是给米国争取时间。 协助米国对抗苏盟和他的仆从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