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想去街上转转,也顺带准备一下年货。 虽然这个时候供应紧张,物资并不丰富。 但一家三口又不是旧时期的大家庭,需要的多。 有了半斤肉,一条鱼,这年已经是极好的了。 这些东西,婆婆的孙子在苏州乡下,前段时间拿了些。 说是自家腌的咸鱼,还有肉,是腌制的腊肉。 这已经是极好的了。 这怕是最富裕的年景了。 在东北的时候大凡都是靠着土豆白菜过着整个冬天。 润泽吃土豆,从9月份一直吃到第二年的六月份,甚至是春天的时候,土豆都已经长了芽的时候,也只能将芽去除掉,再煮煮再吃。 那些曾享受惯了锦衣玉食的曼琳和润泽。 开始馋起来了。 仅有一点好吃的给阿明。 若是有白面吃,已经很是幸运了,更不敢奢望鱼肉了。 东北的生活着实是艰难了些。 若不是曼琳的肺病老师不好,润泽也不会有什么感觉。 毕竟所有的人都是这样。 生活总是艰难的。 刚刚解放,中国落后了这么多年,国家的强盛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。 润泽愿意勒紧裤腰带,为祖国尽力,如果是一烛蜡烛,他愿意燃烧了自己最后的光芒,只愿这份光芒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。 这个年头能有些鱼和腊肉已经是天堂是共产主义的生活待遇。 不止这些,他还有个小主意。 他带了全国通用粮票,他想去城隍庙,买点灌汤包。 这个阿明都没吃过。 曼琳很喜欢吃。 吃过简单的早饭,润泽便出发了。 他破天荒的坐了公交车。 到了城隍庙,原来前面已经有很多人在排队了…… 润泽排在后面。 足足等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排到自己了。 一人只能最多买一笼。 这销售员,拿了个废瓦楞纸盒,上面写着“今日售完”四个大字。 润泽看到这字迹,一下子慌了。 他排了三个小时的队伍却买不到。 他甚至有了哭腔。 他想着给阿明这是最好的礼物…… “同志,我排了三个小时……” 这人并不理润泽,只将头伸出窗口,大声的嚷嚷着,“卖光了,明天再来……” 后面乌泱泱的人就渐渐的散去了…… 这人把窗口一关。 “同……志……”这个“志”字根本就没说完,那售卖员已经离开了窗口…… 不一会儿这人都走光了。 润泽心里难过,只呆呆的站着。 他甚至还想着还能有什么办法能给阿明带点好吃的。 这孩子命薄,从出生就跟着自己受罪,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。 “浓阿能还否离开啦……” 这人打开了窗口,大声的嚷嚷着。 “我想买一笼灌汤小笼包子,我的孩子长到十五岁了,他还从没尝过,他是个残疾的孩子……”润泽站在雪花飞落的城隍庙下,消瘦的身躯更显得单薄。 “侬这家长怎么当的?长得旮西大都没给他吃过一次?” “刚开始的时候打仗,我们都在彩南,后来去了帝都,去了东北,这是在上海过的第一个年……” “你不是上海人?” “本是常州的,就社会的时候在上海工作过的,后来有了孩子,倒是孩子第一次在上海……” “侬是常州,阿拉祖上是苏州的……” “不好意思,失态了……我这就走……改天再来……” “你改天再来……不就赶不上这个年了……” “没事的,是我出来完了……” “好了,等等……” “嗯?” “我这里还有一笼……本是也是要带回去的,卖给你好了……” “啊?那你的家人呢……” “没事,我家的倒也是常吃的,没事的,我回去给他包蛋饺好了……” “这不好吧……” “知道你念着这口……卖给懂食物的人也是极好的……” “那……”润泽迟疑着是否要将坏了的饭盒拿出来…… “阿拉晓得,侬吃的恐怕不是灌汤包子,是你曾经的记忆吧……我晓得的……” 第(2/3)页